跳至主要内容
开始内容

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于2018年2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国家所需 香港所长—共拓一带一路策略机遇」论坛并在专题论坛第一节发言,全文如下:

《汇聚多方资源 破解融资瓶颈 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2018年2月3日)

中国银行董事长 陈四清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本环节的讨论。我想就内地和香港加强合作,破解“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难的话题谈一谈看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是一条互联互通之路,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基石。但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准入门槛高、涉及国家多、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特别是在没有形成网络效应之前,单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一定很高,很少有金融机构能够独立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目前,金融业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提供的金融支持离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破解“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瓶颈,重点要解决“资金从哪来、收益怎么分、风险怎么防”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力拓宽资金来源,创新设计融资结构,灵活运用金融产品,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在此过程中,内地和香港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第一,加强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来源。全球基础设施60%-70%的资金来源于贷款,商业银行(特别是国际大型银行)是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一带一路”资金需求庞大,需要更多金融机构参与。香港拥有亚太区实力最强的银团贷款市场,2017年规模达到1163亿美元,还有数量众多的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等机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既可以有效对接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又能调动全球金融资源,增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的合力。

第二,用好直接融资工具,吸引私人投资。近年来,各国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比例有所降低,私人资本参与的趋势不断加强,优先股、基建债、次级债、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的运用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建设中商业模式成熟、未来现金流稳定的项目,具备上市或发债融资的基础。两地金融机构可利用香港投资者众多的优势,共同引导主权国家、标志性项目、境内外优质企业到香港市场融资。近年来,中国银行协助匈牙利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点心债,同时为新加坡、印尼等5国企业的发债业务提供了支持。我们还专门发行了“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全球近千名主要投资者踊跃投资。

第三,灵活设计融资结构,匹配多方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宏观环境和金融市场还有待完善。金融机构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商讨各国财税资金介入的方式,综合开发土地矿产等资源,探索基于风险共担的项目分拆模式和基于杠杆效应的投资基金等模式。香港金融业有丰富的结构化融资经验,可以与内地金融业一起,根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不同特点,匹配项目的投资主体和融资需求,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融资模式。

第四,强化风险分担机制,降低投资风险。“一带一路”项目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利率汇率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风险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挑战。金融机构既要积极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为客户提供货币对冲、利率掉期、现金管理等服务,还要改变单打独斗、大包大揽的传统思维,强化风险分担机制,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担保、出口信用保险、国际商业险等手段缓释风险。例如,中国银行已通过在港设立的中银保险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缅甸、印尼等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提供服务。2017年中银保险承保的境外业务中,超过50%的项目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各位朋友,中国银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九大精神,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用好内地与香港两地的多个平台,利用中国银行的全球化综合化优势,加强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把握新机遇,发掘新动能,打造新亮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