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五年施政報告附篇(相關節錄)
第五章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驅動「引進來、走出去」 發揮「出海」平台作用
加強支持「出海」的頂層設計
- 整合香港的外地辦事處,包括投資推廣署、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和香港駐內地的辦事處,組成一站式平台,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會督導「出海專班」工作及協調各政策局、部門和機構,為「出海」企業制訂多元方案以拓展海外市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相關政策局)
支持企業及專業服務發展海外市場
-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會推動銀行業尤其內地銀行在港設立區域總部,利用香港地理和開放優勢,輻射開拓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市場,提供更全面的跨境金融方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研究優化稅務寬減措施,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在港設立財資中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金管局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創立達10億美元的新投資基金,用於香港和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城市「出海」到沙特阿拉伯的企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金管局會聯同香港銀行公會、香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等,帶領銀行及本地中小企前往越南等東南亞市場拓展商機,匯聚業界力量支撐「出海」平台發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充分發揮香港展覽業的優勢,鞏固香港作為內地品牌「走出去」和環球品牌「引進來」的最佳平台,同時支持業界舉行更多有利推動品牌發展的活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推動碳排放核算服務發展,助力「出海」企業滿足國際對綠色貿易的減排要求和標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相關政策局)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深化香港國際金融網絡
- 繼續全力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工作,並積極爭取亞投行在港設立辦事處,以加強國際合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繼續深耕發展香港的國際金融網絡,包括與中東、東盟地區的金融合作,舉辦更多國際金融盛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與東南亞當地交易所深化合作,吸引更多東南亞發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探索建立多元化渠道為當地投資者提供更多接觸香港資產的途徑,並鼓勵更多資產公司在當地發行產品便利配置香港市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
- 「一帶一路」辦公室協調香港公營機構和學院,培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士,以提升香港軟實力的品牌效應,向海外及內地展示香港作為跨專業和跨地域規則標準「軟聯通」的合作伙伴,以及相關合作可為「一帶一路」沿線發展創造更多潛在機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為香港專業服務業爭取更多機會配對「一帶一路」市場的商業項目。「一帶一路」辦公室主動聯繫「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項目主管單位,以求通過多方合作模式為香港企業和專業服務引進更多「一帶一路」項目配對機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共同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香港合作平台,舉辦圍繞綠色創新的國際論壇,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來港交流及加強聯繫。(環境及生態局)
- 於 2026 年成立「一帶一路」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中心,在香港為「一帶一路」國家人員提供培訓課程,香港賽馬會將出資 1 億元作支持。(環境及生態局)
- 深化與中國科學院相關領域研究所及國際學術機構在人才培訓、技術交流和成果轉移方面的合作,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創新綠色技術方案,發揮香港在國際綠色發展領域的橋樑作用。(環境及生態局)
- 以「國際環保博覽」為交流平台,邀請有關國家代表團訪港,促進區域環保合作與經驗分享,深化環境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環境及生態局)
- 支持香港專業組織把綠色建築評估工具推廣至「一帶一路」國家使用。(發展局)
- 持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工作,強化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的角色,包括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組織外訪團、舉辦項目對接活動,推廣香港專業服務的優勢,深化業界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多元合作,開拓商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積極配合國家有關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部署,發揮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的角色,更好地與國家對接「一帶一路」工作項目,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在「一帶一路」國家舉辦「一帶一路跨專業論壇」路演,作為推廣香港跨專業優勢的系列活動,協助香港業界及與當地探索更多合作機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香港電台會繼續積極探討與其他「一帶一路」地區媒體的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民心相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邀請「絲路海運」聯盟成員於 2026 年「香港海運週」舉辦高峰會,推廣共建「一帶一路」航運品牌。(運輸及物流局)
推動國際反貪合作
- 繼續透過香港國際廉政學院推動和深化與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反貪機構的協作,包括舉辦專業培訓及交流項目、簽訂合作備忘錄、進行反貪研究等,貢獻全球反貪發展。(廉政公署)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由行政長官領導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繼續從高層次總攬、協調和監督各項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工作,帶領政府及社會各界積極對接國家「十四五」和「十五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重要國家戰略,以及香港特區與內地各省、市和自治區的全方位合作,促進國家與香港特區的高質量發展。(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相關政策局)
第六章 鞏固香港國際中心地位
國際金融中心
構建國際領先債券市場
- 積極推進證監會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發布的「固定收益及貨幣」路線圖中列明的措施,鞏固香港作為區內主要債券及貨幣中心的地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在2025年內將聚焦擴大金管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託管證券,包括離岸中國國債作為在香港及海外清算所抵押品的使用,及優化抵押品管理方案,推動發展全方位多資產類別三方回購,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資產作為國際抵押品的認受性。(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提升金管局旗下的迅清結算(CMU OmniClear)的服務,與港交所合作,研究讓投資者在單一平台集中管理及相互抵押股票和債券等不同資產,促成不同「互聯互通」機制的聯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繼續推動CMU的國際聯網,例如與瑞士的證券託管和結算系統SIX、阿聯酋中央銀行等地市場建立連接,深化國際參與和擴大跨境互聯互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證監會將推動建立全面的場外衍生工具牌照制度與資本規定;以及促進外匯及固收產品(包括利率、信貸與回購協議等)市場發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證監會正研究由市場建立和營運債券電子化交易平台的可行性,並積極推動在香港建立商業回購市場和中央交易對手(CCP)制度以提升市場流動性。(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
- 支持業界成立黃金行業協會,建立與政府和監管機構的交流平台,加強推廣及吸引「一帶一路」客戶,強化人才培訓。(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國際貿易中心
深化國際經貿網絡
- 爭取盡早與卡塔爾簽訂投資協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積極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埃及和秘魯探討簽訂新投資協定,持續拓展香港的經貿網絡。(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繼續爭取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擴大經貿網絡。(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2025年年底前成立吉隆坡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結合雅加達、新加坡和曼谷經貿辦,深化於東盟及周邊國家的經貿推廣。(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繼續推動於利雅德開設經貿辦的計劃,進一步協助港商開發中東市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擴展經貿辦覆蓋範圍至拉丁美洲及中亞地區較具潛力的新市場,並聯同貿發局和投資推廣署的海外網絡,讓三者結合力量提升香港與有關地區的經貿關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持續拓展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網絡,重點覆蓋「一帶一路」國家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推動數字貿易
- 與東盟展開討論,探討與其「單一窗口」連接的可行性及可涵蓋的貿易文件。(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國際航運中心
建立國際「伙伴港口」網絡
- 與內地具戰略合作意義及「一帶一路」地區建立「伙伴港口」關係,並為建立綠色航運走廊作準備,首批伙伴港口的合作備忘錄於2025年11月香港海運週簽訂。(運輸及物流局)
加大發揮高增值海運服務優勢
- 於2025年年底前在中東增設專責推廣團隊,擴展香港船舶註冊處的推廣網絡(運輸及物流局)
國際航空樞紐
加速擴展航空版圖
- 繼續聯同機管局透過外展隊、獎勵計劃(例如「航空網絡拓展計劃」)等,策略性地吸引本地及非本地的航空公司開拓新的航點和增加航班,包括長途航班。(運輸及物流局)
- 積極參加國際民航會議,並主動出訪民航伙伴,商討訂立新的民航協議或擴展航權,優先聚焦具進一步發展潛力及新增長點的地區,如南美洲、中亞、非洲及中東等。(運輸及物流局)
第七章 教育、科技、人才 一體化發展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加速新型工業化發展
- 落實與國家工業和信息部簽署的《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合作協議》,包括繼續透過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成立的「出海服務中心」助力專精特新「小巨人」擴大在港業務,利用好香港國際化優勢拓展國際市場。(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培育人才
推動本地青少年的國際和內地交流
- 繼續推展「民青局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民青局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並鼓勵內地和海外青年來港交流。(民政及青年事務局)
- 保安局轄下紀律及輔助部隊的八個青少年制服團隊將積極舉辦國際和內地交流活動,特別是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交流活動,促進民心相通,同時加強青少年對國家戰略及複雜多變國際形勢的認知,並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增添新動力。(保安局)
第八章 文化、體育、旅遊協同發展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西九文化區多元發展
- 西九管理局將舉辦更多高知名度的國際性大型活動,包括在2026年3月主辦的第二屆「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以及在2026年10月舉辦的「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2026年年會」等。(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 西九管理局將加強文化藝術創意項目產出,在國際和內地策展或合辦展演,例如2025 年 10 月將M+策展的「貝聿銘: 人生如建築」展覽移師至多哈,把足跡帶到中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無處不旅遊」
增加訪港旅客
- 放寬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商務和旅遊多次訪港簽證的申請門檻,促進香港與中亞經貿和旅遊發展。(保安局)
積極開拓中東及東盟旅遊市場 促進清真認證
- 為進一步促進穆斯林旅遊,加強推進「認證、教育和宣傳」策略,鼓勵業界推出更多穆斯林旅客友善設施及餐飲等。(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 旅發局將推出資助餐廳申請清真認證計劃,由2025年《施政報告》公布當日至2026年年底成功獲得清真認證的餐廳,認證費可獲半額資助,上限為5,000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第九章 安居生活 關愛共融
支持本地經濟
支援中小企
- 向「BUD專項基金」注資 14.3 億元,擴大資助地域範圍,覆蓋多八個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在內的經濟體。(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設立「經貿一站通」平台,聯合經貿辦、投資推廣署及貿發局的海外辦事處組成功能平台提升協同效應,主動組織本地中小企、初創企業進行更多海外商務考察尋求商機,同時促成更多企業在港投資及開設業務,從而推動企業和投資雙向流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增撥資源,透過貿發局於未來三年(即 2026至2028年)在內地和東盟電商市場繼續舉行「香港好物節」,推廣香港品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透過四個中小企服務中心、工業貿易署的營商導師計劃和貿發局的電子商務快線,加強培訓和資訊服務,讓企業掌握內地和東盟電商市場的情況和商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附錄:2024年《施政報告》指定項目指標的進度
(二) 繼續生效的 2023 年《施政報告》指定項目指標
| 編號 | 指定項目指標 | 進度 |
|---|---|---|
| 24 | 繼續推動香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功能平台,在2025年內:
|
符合進度。商經局已舉辦及籌備多項相關促進活動及交流會,聯繫多個專業和商界協會、商會和社區團體,及舉辦經貿代表團。 |
